阿里巴巴集團、騰訊、百度、新浪、盛大、網易、亞馬遜中國等21家互聯網企業,今日齊聚杭州互聯網交易安全峰會,并在公安部指導下發起成立“互聯網反欺詐委員會”,形成電子商務生態圈聯防聯打戰略合作框架。
據了解,21家互聯網企業將啟動統一的用戶安全模型機制,建立統一模型及互通共享機制;形成聯防聯打機制,明確信息發布渠道、溝通渠道、交易渠道、支付渠道四大環節聯防聯打的權利義務,制定行動綱領,細化行動準則。
最終相關企業在上述兩大機制的基礎上成立“互聯網反欺詐委員會”,制定2013至2014年工作規劃并付諸有效實施。
“在業務上大家會有競爭,但安全是不存在競爭的,就像環保一樣,它關系到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是互聯網的基礎,安全沒有保障的社區,配套再先進、再完備,也會被用戶所拋棄”,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表示。
統計情況顯示,網絡欺詐已經呈現出跨平臺流竄作案的趨勢,某一個平臺上的防控做得好,犯罪分子就會“轉行”到其他的平臺上繼續作案。互聯網欺詐發展到今天也已經不僅限于常見的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
目前最新型且打擊難度最大的為“三方欺詐”。舉個例子,犯罪團伙在各種微博、論壇發布兼職刷信用的信息,并通過搜索引擎、聊天工具等渠道大面積撒網。為避開電子商務平臺的監控,犯罪團伙會要求受騙者用QQ、YY等各種不同公司的工具傳遞信息,大大增加防范犯罪過程監控和取證的難度。
當受騙者上鉤之后,犯罪團伙展開連環騙局,分別以培訓、實習、轉正的理由要求他們拍下指定店鋪的商品(主要集中Q幣、游戲裝備等),犯罪團伙卷走這些虛擬物品后,會到一些游戲交易平臺進行銷贓,贓款又通過在線支付工具和線下取款機進行洗白。
上述情況表明,交易安全案件體現出了產業化和生態化的趨勢。網絡欺詐惡勢力已經成為對互聯網生態健康發展的巨大威脅,首先是給互聯網用戶造成的巨大損失;其次,對上下游企業造成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威脅到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在傳統意義的犯罪打擊方面,社會已經構建起了比較完整的打擊體系。但對于互聯網這一新事物,反犯罪體系還有待全行業在公安等國家執法機構的指導下攜手一起來進一步完善,構建起社會化的防范犯罪體系。
“對互聯網犯罪的預防和打擊,阿里巴巴如在座的大家一樣,一直在努力的探索和嘗試,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阿里巴巴非常愿意和其他互聯網企業一起分享經驗和方法,共同為預防和打擊互聯網犯罪出一份力”邵曉鋒表示。 |